有进口商品购买经历或者是代购经验的人们,大多都会对进口商品的价格计算有所了解,比起产品本身来说,税费还有快递成本需要消费者多支出不少的费用,有时候海关如果遇到往来物件比较多或者是检查程序修改的时候,货物需要等待的时间也会随之增加,为了让买家可以早一点拿到货物,境外商家会选择将货物交给物流或者组合在一起寄件,等到过关后再经保税区分装寄到买家手里。

除了合作多次的经销商或者是代销、代买者外,大部分的买家在购买量上的需求都不算大,为了不让买家看到运费而选择放弃,境外商家大多会选择自己办平台或和平台方合作,把一个时间段内的销售货物打包寄到国内保税区或者是可收件的仓库,收货人在收件后再进行分装工作,寄送到买家的地址。
除了境外商品输入外,产品还有可能因为维修、退还或者是置换等原因输出,有的厂家为了不让技术被他人学习,不会在国内安排维修点或者是技术人员,买家需要将产品送到保税区进行运输。有的出口产品也会从厂家手中运输到保税区分装,请工人或者安排一块区域作为流水线对产品进行打包、贴标,然后将运到同区域的产品打包寄出。
保税区分装出现的原因离不开租金以及人力优势,由于货物的数量,大多保税区较为便宜的区域,加上所支出的人力费用,平摊下来后也比分别寄送货物进关的成本要少的多,如果平台方和海关之间的审核流程化后,大多数工作可以放到线上进行,有的公司会选择在保税区或者是海关附近开一个办事处或者是仓储点,如果碰到有问题或者是需要分装的情况,可以让人员短期到场办公并进行处理。